News
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得到了高速發展,據《2013-2017年中國污泥處理處置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1] 統計2010年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已經建有2500多座,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已達到每天1.22億噸,為實現國家的減排目標和水環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污水廠的建設及運行伴隨產生了大量剩余污泥,以含水率80%計,全國年污泥總產水量將很快突破3000萬噸,污泥處理形勢十分嚴峻。
由于我國污水廠在建設過程中,長期以來“重水輕泥”,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基本實現了污泥的初步減量化,但未實現污泥的穩定化處理。據統計,約80%污水廠建有污泥的濃縮脫水設施,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減量化;約有80%的污泥未經穩定化處理,污泥中含有惡臭物質、病原體、持久性有機物等污染物從污水轉移到陸地,導致污染物進一步擴散,使得已經建成投運的大污水處理設施的環境減排效益大打折扣。據統計,目前處置方式中,土地填埋占63.0%、污泥好氧發酵+農用約占13.5%、污泥自然干化綜合利用占5.4%、污泥焚燒占1.8%、污泥露天堆放和外運各占1.8%和14.4%。事實上,土地填埋、露天堆放和外運的污泥絕大部分屬于隨意處置,真正實現安全處置的比例不超過20%。
制約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的因素有很多,但國家污泥處理處置總體技術路線不夠明確是重要制約因素之一。為緩解污泥產量和污泥處理能力滯后的矛盾,我國近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劃。目前,我國污泥處理的技術路線和產業政策正逐步得以明晰,產業化和市場化即將啟動。與此同時,污泥處置將越來越受到重視,污泥處置的技術、政策及運作方式在不久的未來將所有突破。據預測,“十二五”期間污泥處理處置投資將達600億元,比“十一五”翻了近一番。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在政策推動下有望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原污泥(raw sludge):未經污泥處理的初沉淀污泥。二沉剩余污泥或兩者的混合污泥。
初沉污泥 (primary sludge): 從初沉淀池排出的沉淀物。
二沉污泥 (secondey sludge):從二次沉淀池(或沉淀區)排出的沉淀物。
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曝氣池中繁殖的含有各種好氧微生物群體的絮狀體。
消化污泥 (digested sludge): 經過好氧消化或厭氧消化的污泥,所含有機物質濃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趨于穩定。
回流污泥 (returned sludge): 由二次沉淀(或沉淀區)分離出來,回流到曝氣池的活性污泥。
剩余污泥 (excess activated sludge):活性污泥系統中從二次沉淀池(或沉淀區)排出系統外的活性污泥。
污泥氣 (sludge gas): 在污泥厭氧消化時,有物分解所產生的氣體,主要成分為甲烷和二氧化碳,并有少量的氫、氮和硫化氫。俗稱沼氣。
污泥消化 (sludge digestion): 在氧或無氧的條件下,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污泥中的有機物轉化為較穩定物質的過程。
好氧消化 (aerobic sigestion): 污泥經過較長時間的曝氣,其中一部分有機物由好氧微生物進行降解和穩定的過程。
厭氧消化 (anaerobic digestion): 在無氧條件下,污泥中的有機物由厭氧微生物進行降解和穩定的過程。
中溫消化 (mesophilic digestion):污泥在溫度為33-53℃時進行的厭氧消化工藝。
高溫消化 (thermophilic digestion):污泥在溫度為53-330℃進行的厭氧消化工藝。
污泥濃縮(sludge thickening): 采用重力或氣浮法降低污泥含水量,使污泥稠化的過程。
污泥淘洗(elutriation of sludge): 改善污泥脫水性能的一種污泥預處理方法。用清水或廢水淘洗污泥,降低消化污泥堿度,節省污泥處理投藥量,提高污泥過濾脫水效率。
污泥脫水 (sludge dewatering): 對濃縮污泥進一步去除一部分含水量的過程,一般指機械脫水。
污泥真空過濾(sludge vacuum filtration): 利用真空使過濾介質一側減壓,造成介質兩側壓差,將污泥水強制濾過介質的污泥脫水方法。
污泥壓濾 (sludge pressure filtration): 采用正壓過濾,使污泥水強制濾過介質的污泥脫水方法。
污泥干化 (sludge drying): 通過滲濾或蒸發等作用,從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過程,一般指采用污泥干化場(床)等自蒸發設施或采用蒸汽、煙氣、熱油等熱源的干化設施。
污泥焚燒(sludge incineration):污泥處置的一種工藝。它利用焚燒爐將脫水污泥加溫干燥,再用高溫氧化污泥中的有機物,使污泥成為少量灰燼。
污泥處理前,**先要了解污泥的分類,才能確定污泥處理的方法:
⒈自來水廠沉淀池或濃縮池排出的物化污泥處理
污泥分類:屬中細粒度有機與無機混合污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⒉生活污水廠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活性污泥處理
污泥分類:屬親水性、微細粒度有機污泥,可壓縮性能差,脫水性能差。
⒊工業廢水處理產生的經濃縮池排出的物化和生化混合污泥處理
污泥分類:屬中細粒度混合污泥,含纖維體的脫水性能較好,其余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⒋工業廢水處理產生的經濃縮池排出的物理法和化學法產生的物化細粒度污泥處理
污泥分類:屬細粒度無機污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⒌工業廢水處理產生的物化沉淀粗粒度污泥處理
污泥分類:屬粗粒度疏水性無機污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很好。
⒈污泥處理利用的一般技術
⑴污泥的堆肥化處理技術
⑵污泥的建材化技術
⑶污泥的燃料化技術
⑷污泥的厭氧消化(制沼氣)技術
⒉太陽能污泥干化技術
⒊污泥的電離輻射處理技術
⒋ 微波技術在污泥處理中的應用
⑴微波輻照污泥處理技術
⑵微波化學分析技術
⒌ 超聲波處理污泥技術
⒍ 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及植物脫除技術
⒎ 污泥的微生物處理技術
⑴ 微生物淋濾技術
⑵ 微生物吸附處理法
⑶ 微生物脫臭技術
⒏新興污泥熱化學處理技術
⑴ 濕式氧化技術
⑵ 活性污泥作黏結劑
⑶ 剩余污泥制可降解塑料
⑷ 污泥制活性炭
⑸ O3/H2O2氧化技術
⑹ UV/O3氧化技術
⑺ UV/H2O2氧化工藝
⑻ 其他熱化學處理技術簡介
方法分析
衛生填埋
這種處置方法簡單、易行、成本低,污泥又不需要高度脫水,適應性強。但是污泥填埋也存在一些問題,尤指填埋滲濾液和氣體的形成。滲濾液是一種被嚴重污染的液體,如果填埋場選址或運行不當會污染地下水環境。填埋場產生的氣體主要是甲烷,若不采取適當措施會引起爆炸和燃燒。